为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科技育人号召,2025年8月,中山大学先进制造学院仿生科普教育实践团(以下简称“突击队”)立足肇庆这一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把“仿生智能”带到肇庆这座“制造强市”、“智能新城”,赴肇庆市鼎湖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本次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由学院党委书记戴怡平、党委副书记陈方、团委书记李宁带队,副院长吴嘉宁、院长助理丁北辰、冯建设副教授、尹宇副教授、夏崇坤副教授担任学术指导老师,3名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和13名本科生参与。

走村入户,政策润心
为将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的春风送入千家万户,突击队深入院主一社区,开展了面对面、心贴心的政策宣讲活动。队员们不仅设立固定咨询点,更主动走村入户,派发宣传手册,用最朴实易懂的“家常话”将政策条款“翻译”给居民听。

突击队成员走访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进行点对点的个性化讲解,扫除他们对于“上不起学”的疑虑和担忧。这个过程,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政策信息传递,更是一次温暖的对话与希望的播种,让政策的阳光真正润泽人心,为孩子们的求学梦想保驾护航。
仿生万象,科创“童”行

在肇庆市青少年宫,突击队联合青少年宫面向中小学生开设了仿生科技科普夏令营。突击队依托学院尖端科研优势,精心打造了“机械原理科普-仿生技术展示-制造文化传播”三位一体的沉浸式课堂,设计了“仿生制造与身边的自然智慧”、“柔性制造与先进机械臂”、“智能制造与具身智能”、“增材制造与3D打印实践”、“微纳制造与磁驱机器人”、“超精密制造与半导体芯片”等生动有趣的科普课程。

从模仿大象鼻子的柔性机械臂到神奇的3D打印技术,从一粒沙的芯片之旅到无所不能的AI大数据,突击队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科技的大门。突击队还联合中山大学仿生柔性机器人学生社团、肇庆市青少年宫共同开发了柔性仿生机械臂、DIY绳驱抓手套装、3D打印笔套装、磁驱微纳机器人套装等成套仿生科普教具,在搭纸桥、拼巴克球、操作机械臂等丰富多彩的动手实验中,孩子们眼中的好奇与光芒,印证了每一份精心准备的价值。

产研共振,“职”引未来

为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突击队先后走进肇庆市天华机器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皓明有机硅材料有限公司、广东喜珍电路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一场富有成效的座谈交流。突击队深入生产一线,亲眼见证先进制造技术的实际应用,并与企业就产学研合作、技术难题攻关以及大学生实习就业等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

红色循迹,文旅铸魂

实践之余,突击队奔赴七星岩、包公文化园等红色与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开启了一场涤荡心灵的文化与精神之旅。在七星岩红色教育基地,突击队成员追寻革命足迹,聆听历史回响,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在包公文化园,他们沉浸于深厚的清官文化,从“清心直道”的古训中感悟廉洁自律的操守。
这次文化浸润,不仅让突击队的同学们深入了解肇庆当地的历史文脉,更引导他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筑牢了“立大志、做大事”的信仰之基。

面向公众,启迪未来

实践的最后,实践团受邀为肇庆市宣卿中学的60余名初中生举行了一场《仿生智能与自然届中的生物智慧》公开课,以“理论讲解+互动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讲授生物、物理、机械、计算机等多学科科普知识,同学们完全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眼中闪烁着好奇与专注的光芒。

躬行实践,科创育人

8月29日下午,中山大学先进制造学院肇庆仿生科普教育突击队总结会圆满举行。
会议伊始,突击队副队长尹邦杰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总结,通过丰富的视频与图像资料,生动回顾了突击队从政策宣讲、科普夏令营、企业走访至红色教育的征程与成果。他系统阐述了突击队提出的以“课程-教具-场景-传播”四链协同为支点,构建“面向学生、教育者、企业、媒体(公众)”同步推进的科技服务体系,以实现课程共建、教具共研、校企共创、传播共推的有机融合。

肇庆市青少年宫主任伊江林表示,衷心感谢突击队为青少年宫学生带来别开生面的仿生科普课程,并期待以此为契机,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加强科普师资培养,共同研发可复制、可推广的系列实验教具,持续提升本地科普教育质量。

共青团肇庆市委员会书记黄屹娴指出,本次突击队聚焦先进制造技术科普,特色鲜明,有效弥补了中小学校内科学课程中对前沿制造技术介绍的不足,真正让“先进制造”走进日常生活。她希望以本次活动为起点,与中山大学先进制造学院共建常态化实践育人基地,进一步拓展创新创业合作领域,持续深化青少年科普与思想引领工作。

中山大学先进制造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方热烈祝贺突击队圆满完成本次“三下乡”任务,对肇庆各级团组织及青少年宫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她充分肯定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展现的专业素养与奉献精神,并勉励大家继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将仿生智能科研优势与地方教育、产业需求紧密结合,进一步拓展校地合作深度与广度,形成可示范、可推广的科教融合“中大模式”。

本次“百千万工程”仿生科普教育行动虽已落幕,但科技育人的种子正破土生长。突击队以仿生智能为桥,融通课程、教具、产业与传播。期待未来,高校智慧与地方需求持续共鸣,共同谱写科教兴国、制造强国的青春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