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备受瞩目的2025年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PHM)数据挑战赛中,中山大学先进制造学院由冯建设老师带领本硕博学生高鹏、齐钒羽、朱奕樟、张建宇、李文斐组成的SAM-IPA-1团队凭借其过硬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的算法架构从众多国际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全球第一名。
当暮色四合,白日的喧嚣逐渐沉淀,西园操场的夜空被一道道跃动的荧光点亮。11月1日晚,一场属于先进制造学院学子的荧光夜跑,在初冬的微凉中温暖启程。
这不仅是一场速度的角逐,更是一次青春的欢聚。我们以奔跑之名,释放年轻活力;借荧光之亮,凝聚同窗情谊。在光影交织的校园夜色中,每一位参与者都成为了这场活动中最闪亮的主角。
“101”个瞬间,书写先进制造学子的青春答卷
"华教&德荟杯"增减材复合制造及数字孪生技术创新应用赛我院本科生荣获省级二等奖
2025年11月1日,我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堂(简称:青马学堂)以 “踏寻红色足迹,汲取奋进力量” 为主题,组织学员赴黄埔军校旧址开展研学活动。此次活动聚焦 “爱国、革命” 核心的黄埔精神,旨在深化学员对革命历史的认知,推动红色基因的代际传递,让青年学子在实地探访中感悟初心使命、凝聚奋进动能。
为帮助大二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掌握科学方法,10月23日,我院学生会学术部成功举办“经验引航,筑梦未来”学习经验分享会。本次活动特邀三位大三学生——邓景耀、伍书萌与麦天宇,为大二学生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干货满满的经验交流。
为营造互助共进的校园学习氛围,帮助大一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破解学业难点、掌握高效学习方法,规划学习线路,先进制造学院于 2025年10月16日邀请了大二的师兄师姐们为大一新生分享学习经验。
为了更好实现以赛促学,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规划学业和职业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同时树立正确的成长成才观和择业就业观。通过实战演练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提升职业技能,早做好就业准备,2025年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先进制造学院选拔赛现正式启动!
为响应学院面向国家建设智能制造体系、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建设理念,提高学院师生的国际化视野。自2023年9月起,我院陆续举办“先进制造讲坛”系列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我院师生做主题报告。在第十三期先进制造讲坛中,邀请到日本茨城大学杨子江教授为我院师生作题为《基于统一间距策略的车辆编队事件触发鲁棒控制》的主题报告,讲座由先进制造学院周立波教授主持。
今年是《中国制造2025》的收官之年,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如今,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逐步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的转型升级。为响应国家号召,也为促进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增进对中国制造历史、现状和未来的了解,学院特此举行“制造强国与我”主题征文与演讲比赛。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持续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走深走实,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先进制造学院坚持推进“青马学堂”建设,致力于引导青年学子在理论武装与实践淬炼中,成长为政治坚定、能力卓越的先锋力量。
机械工程作为支撑国家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学科,涵盖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材料科学等关键领域,其知识体系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为响应教育部“新工科”建设号召,激发我院新同学对机械专业的学习热情,夯实理论基础,提升综合应用能力,特组织本次“机械工程专业知识竞赛”,为学生搭建一个以赛促学、以赛交流的平台。
为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丰富学生生活,增进学生间的关系,促进学院各方面协调发展,经研究决定,由中山大学先进制造学院主办,面向全院学生举办“中山大学先进制造学院荧光夜跑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为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我校“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激发全校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升工程设计与数字化表达水平,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创新氛围,经研究决定,由中山大学先进制造学院主办,面向全校举办“中山大学第二届计算机绘图技能大赛”。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3D打印技术的应用能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中山大学先进制造学院特此面向全校举办“创意无界·3D未来”中山大学第二届3D打印创意设计竞赛,参赛选手需自主设计并打印一个3D模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本次活动由中山大学先进制造学院主办、学院博士研究生党支部承办,通过“党建带团建、团建促班建”模式,深化完善“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组织架构。比赛构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集中展示学院在超精密制造、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未来制造等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通过创新学术表达形式,促进本硕博学生跨学科、跨年级的深度交流;同时以赛促学、以赛促研,重点考察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与成果转化思维,进一步完善"智造菁英"人才培养体系,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发展输送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家国情怀的复合型人才。